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正文

非遗里的喜洲 世界聚焦

2023-06-27 14:24:41 来源:大理融媒

西靠苍山、东临洱海

青瓦白墙、雕梁画栋

这里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相关资料图)

白族风情第一镇

喜 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栽秧会、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马等非遗项目在这里聚集,千年底蕴与时代潮汐碰撞融汇,呈现出斑斓多姿、别具一格的文化魅力。

大理栽秧会起源于东汉末期

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又名“田家乐”

每年春夏之交的栽秧时节,白族群众都要举行栽秧会,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喜洲一带的栽秧会尤为隆重,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活动,保留着古朴完整的仪式感。

栽秧会当天,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将“秧旗”迎接到秧田里,民间艺人唱响栽秧调,紧张的劳动便开始了。按老一辈的说法,田间栽秧越热闹越欢畅,栽秧调子唱得越动听,水稻的长势就会越好。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工劳作的方式逐渐被现代化机械所替代,如今的栽秧会已演变为集劳作、歌舞、娱乐、美食、社交为一体的白族传统节庆活动。

关于丰收的祈愿

其实老一辈早在新年到来时

就将其刻在甲马版画里

甲马于汉晋时期从中原内地传入云南,白族甲马颇具代表性。甲马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木刻版画艺术,主要用于民间祈福消灾祭祀,以古朴的手工制作方式传递乡愁记忆。

由于甲马纸制作简便、价格低廉,从事这一行的艺人越来越少,使得这一古老技艺传承任重道远。“我们家被称为甲马世家,小到幼儿园,大到大学,都开展着“非遗进校园”活动,也做了文创产品,甲马刺绣。”面对困境,白族甲马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瑞龙主动破局,赋予传统甲马新的活力。

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像张瑞龙一样的手艺人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守护这份用墨水刷出的烟火气。他们以“万物皆可刻”的理念,创作了甲马拎包、甲马T恤、甲马冰箱贴、甲马手机壳等文创产品,备受年轻人的青睐。

在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甲马版画艺术馆,600多幅来自全国各地的甲马雕刻作品在这里陈展,将甲马的故事延续。

甲马走入年轻人的日常

扎染则一直存在于喜洲人的日常

扎染始于秦汉,兴于盛唐,明清时期在喜洲周城逐渐流行,延传至今。走进白族扎染之乡周城,阿奶的服饰、堂屋的装饰、斑驳的老墙上,总能邂逅到一抹蓝。

天然植物制成染液,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在经过浸泡、漂洗、晾晒等工序,蓝白之间布里生花。

白族妇女推陈出新,发展了彩色扎染手工印染技术,实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图源网络

上综艺、走秀场、进课堂、出国门,扎染时装新品、文创产品火爆畅销,通过文化交流互鉴而创新发展,走出喜洲,走向世界。

扎染工艺返乡创业青年张翰敏表示,返乡创业以来,和父老乡亲扎根在乡村,从根开始,探索文化和手艺之美,也开启了很多人通过扎染共建美丽乡村的旅程。

文脉赓续,乡愁依依。以保护为本守住千年文脉,以传承发展守护民间非遗,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苍洱之间的千年古镇正展现出勃勃生机。

记者:杨润婷 王焜

编辑:陈丝华

值周:胡亚玲 杨丹妮 

主编:李胜

第五届“大理十大最美人物”  最美志愿者  莽标

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