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旧称“吴都”,是三国时期孙权称帝之处。去年7月,全球第四个、亚洲首个的航空货运枢纽花湖机场在这里建成通航,为文化古城向空港新城的转变注入了动力。
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快速的经济发展,皆是鄂州人引以为荣之事,也是当地大中小学思政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案例。4月7日,鄂州市委书记孙兵走进鄂州高中,为全市15万余名师生讲思政课。在他提及花湖机场建成投运,鼓励学生们“明大德,要常思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时,机场拆迁区的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鄂州的答案是:抓住思政课基础,聚焦育人根本,把握立志关键,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切入点,鄂州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资料图)
集聚合力,高位推进校地合作
市委书记进校园上思政课,在鄂州并不是新鲜事。而4月7日的课程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当地通过推进校地合作,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4月4日,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鄂州市市长王玺玮与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示范创建试验区。仅3天后,协议迈出落地的第一步,华中师范大学——鄂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试验基地、鄂州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中心揭牌仪式在鄂州高中举行。
在鄂州市委教育工委的牵头之下,当地宣传、科技、文旅、卫健、生态环境、关工委等部门共同成立了鄂州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中心工作领导小组。“我们要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借助多媒体平台扩大传播效果。”“要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来讲思政课,要有趣味、有意思、有意义。”“要整合更多资源,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各部门积极建言献策,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闪耀。
“同课异构”“小切口、大主题”,大中小学三层次立体式推进,打造“师师共研共同体”“生生共学共同体”“师生共进共同体”……《鄂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鄂州市“大思政课——新时代共同成长工程”实施方案》相继出台,行动的共识在研讨中达成。
立足现实,小课堂融入大情怀
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青少年应该怎么办?在课堂上讲授“生活需要法律”专题时,鄂州市鄂城区汀祖中学思政课教师伍廉瑞总是把知识点和学生们的关注点结合起来,组织班级讨论。“课堂上同学们热烈的反响,正是法治意识觉醒的体现。”伍廉瑞说。
为了让思政课入脑入心,鄂州市大中小学倡导将课程讲授与社会生活现实紧密结合,把“天边事”讲成“身边事”。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鄂州市实验小学恒大分校思政课教师黄丹从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出发,引导学生们了解粮食种植历史、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世界粮食短缺的惊人数据,鼓励大家争做节粮小标兵。“上完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粮食的得来是这么不容易。今后我一定会珍惜每一粒粮食,也提醒身边人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学生颜子涵说。
东方红小学、吴都小学、新民街小学将手工剪纸与党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创作中接受爱党、爱国主义教育;西山小学将传统面塑工艺引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传统文化熏陶;红莲湖第一小学开展“我为学校题写校名”活动,激发孩子们传承传统文化、爱国爱校的热情。
鄂州职业大学选拔理论功底扎实、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组成“学生理论宣讲团”,走进本校学生组织、班级、团支部及周边中小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分类宣讲与综合宣讲相结合的形式,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青年加深对“四史”的理解和把握。
搭建平台,建好思政课“大师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善用‘大思政课’,建强师资队伍,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形成立德树人的蓬勃合力,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鄂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范玉姣表示,鄂州坚持用系统思维统筹,坚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让思政课成为大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大餐。
当前,鄂州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中心已吸引包括华中师范大学、鄂州职业大学、鄂州高中、鄂州市实验小学在内的多所各级各类学校加盟,2300余名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加入“师师共研平台”,不定期参与全市大中小学线上线下师资培训、听课评课、教研交流和集体备课活动。
依托“大师资”平台,城区学校利用多媒体教学、走教、送教等方式,补齐乡村学校思政课教师缺乏短板;多方挖掘资源,持续开展党组织书记、校长(园长)“三进一讲”活动,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及思政实践基地讲解员讲授思政课的长效机制;创建10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助力更多青年思政课教师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要让思政课更鲜活、更生动,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让广大青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鄂州市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教育工委书记徐艳国说。
(本报记者程墨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27日第9版
作者:特约通讯员 杨汉杰 通讯员 郭爱兵 李君 本报记者 刘亦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