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正文

环球关注:半月谈丨干部蹲点一个月,群众踏实一整年

2023-07-02 01:46:19 来源:半月谈

每年四月,山东滨州邹平市的部分机关干部便来到各街道和乡镇,与村民同吃同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驻村蹲点调研。据了解,邹平市探索机关干部驻村蹲点机制已有23年。当地坚持“驻村办实事,服务零距离”,努力实现“蹲点一个月,踏实一整年”。截至目前,邹平干部队伍共有3.8万余人次参与驻村,累计排查解决各类问题16万余个。

耳闻千次,不如“蹲”下去一次

“开饭喽!”夜幕降临,邹平市韩店镇东白村村委旁的屋内,一锅热气腾腾的汤饭被端上了桌,几名驻村干部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资料图)

“你们村的路灯修好了吗?”“新上的项目怎么样了?”“今天走访了几户村民?”言语间,饭菜的热气伴着思维的碰撞蒸腾了整间小屋。

这已是干部们驻村蹲点的常态。2001年4月,邹平探索“驻村蹲点月”,要求镇街干部与原单位工作脱钩,集中在各村蹲点。今年,邹平共有142个工作组的1495名干部参与到活动中。

“每年4月开展驻村蹲点,别有深意。”邹平市好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龙刚说,“年初的部署会议相继召开,春季农忙结束,正是抓落实、集中解决问题的好时候。”

好生街道是邹平干部驻村蹲点的发源地。好生街道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吕慎江回忆,20世纪90年代,部分村“财务不公开、村务不透明、党员不开会”,需要集体研究的事情总是无法开展。无奈,党工委拍板,干脆住到村里去,看看到底有啥问题,把矛盾捋顺了!

彼时,“邢村不行、成家不成、高洼不平”是当地村民挂在嘴边的顺口溜,可随着一次次干部入户贴心交谈、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村民看到了变化,尝到了实惠。

从2001年至今,韩店镇实户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刘鹏每年都坚持参加驻村蹲点。回顾23年的基层工作,他深有感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看清问题,抓住关键。”

驻村干部与老人聊家常 高天 摄

驻村蹲点,既要“身入”,更要“心到”。邹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德军说,耳闻百次千次,不如“蹲”下去一次。“老百姓有哪些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村集体发展有哪些难点堵点痛点,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文件里,更不在汇报中,只有到村社小巷、深入到广大群众中,才能真正求解。”

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

“投资4万元,维修更换小区内路灯。”

“成立劳务合作社,实体强村,增加村集体收入。”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硬化路面4500平方米、喷涂墙面2500平方米。”

……

在邹平,驻村工作组的实事清单被制作成展板,各类待办事项一目了然。“干部在驻村前,各村两委便基于实际情况提报了任务清单,因此驻村蹲点也是集中收集、消化、吸收问题的时候。”邹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凯说。

只有强化“问题导向”,才能引领“调研方向”。在韩店镇东白村,驻村干部孙高峰刚刚到位,就立足东白村的三条任务清单,跟村“两委”考察起了其中的一条任务——解决金蝉养殖项目落地问题。

“项目落地需要土地,可村里的闲散地已被村民私自占有,突然被告知要收回,很多人都不乐意。”东白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海说。

针对此,孙高峰和村两委班子逐户走访,向村民分享周边村的成功经验,并为一些村民优先安排了金蝉养殖基地的相关岗位,这个办法很快就收到成效。

“有镇上的驻村干部出面承诺担保,村民们信服多了。”王洪海说,4月中旬,4亩多的闲散地“变身”金蝉养殖园,今年夏天投入使用后,每亩地将增收近6000元。

除了推动金蝉养殖项目,升级村内路灯设施、盘活村内闲散土地也在孙高峰的“任务清单”之上。在东白村,半月谈记者看到一些路灯新装了太阳能板,一处闲置土地被改造为“储粮仓”。可见,孙高峰的“任务清单”已提前完成。“村里还有一所废弃学校,我正琢磨如何开发。”孙高峰又打起了算盘。

韩店镇副镇长耿涛介绍,驻村干部完成一项任务就划掉一项,这叫“挂账销号”。据了解,为加强定期督导,邹平市各镇街建立“驻村蹲点月”攻坚任务台账,并将其公开发布在各自微信公众号上,接受群众监督,倒逼任务落实。在今年蹲点调研中,邹平市共排查出2143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2129个难题。

今年,驻村蹲点范围从乡镇机关干部延伸到一些市直部门。“我们发动17家基层单位的500余名医护人员与乡镇干部结对,到每家每户摸实情、解难题,筑起广袤农村的健康屏障。”邹平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玺明说。

进群众“后院”“角落”,“驻村”更要“助村”

这两年,驻村蹲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蹲点的年轻干部也越来越多。今年是“95后”小伙李亚宁第二次驻村。2021年,他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来到韩店镇西王村。“借着驻村,可以在田间地头走一走,去背街小巷看一看,在点滴观察中作出真实判断。”李亚宁说。

驻村青年干部满宁宁说:“现在走在村里,大家都会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青年新力量“助”出乡村新面貌。今年,邹平市共有266名35岁以下的干部参与驻村,他们与老百姓坐一条板凳,用真心实意换得民心民意。废旧铁皮屋改造成零食店、空闲地化身儿童实践乐园……一系列问计于民的举措,让百姓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今年,邹平市要求驻村干部在蹲点期间明确村集体增收路径。在好生街道河北村,一条刚修建完成的道路径直通向正在建设的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多亏几位驻村干部帮忙联系相关部门和施工队,只用了一个礼拜就解决了修路难题。”河北村党支部书记李军说,路通了,实践基地有了人气,不愁发展。

目前,河北村聚焦产学研结合,利用周边90亩土地种植高粱、玉米、大豆,并计划打造集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乡村观光、田园摄影于一体的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村集体经济预计增收20余万元。

如今,邹平市已经实现858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超40%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邹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60元。

(刊于《半月谈》2023年第11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