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衣食住行,“住”的经济成本最高,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也正因此,为一套房而举家使出全力,就成了不少戏剧舞台关注的焦点。
(资料图)
从6月30日起,一出与“房”有关的“京味儿话剧”《向阳里8号楼》将在杨浦YOUNG剧场上演。20余位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师生一齐登台,将视线对准上个世纪的老北京筒子楼,描绘30年来城市住宅与邻里关系的变化,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民生图景。
01.
一部“筒子楼生活简史”
串联老上海弄堂记忆
让我们将时光倒转回至30年前。谢松一家和另两户邻居共同蜗居在向阳里8号楼的一套单元房中,每家只占十几平方米,共用同一个厨房和厕所。生活条件艰苦,邻里间却亲如一家。一天,单位要分房的消息打破了原本的平衡。三家暗地里摩拳擦掌,都想得到唯一的分房指标,走出自家困境,于是牵出一连串的误会与争执。幸好在故事的最后,各家消解隔阂,在单位的安排下,住房环境也逐步得到改善。时过境迁,谢松老去,但追忆往昔,他却将幸福永远定格在了向阳里8号楼……
这是继2018年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话剧《向阳理发馆》后,北京电影学院的第二部“向阳系列”作品。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述说的都是上世纪80年代北京热热闹闹的家长里短,引发无数人的温暖回忆。“两部戏的主创人员是有重叠的,也都是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深受那个时代的影响,更无比热爱着它。”编剧崔建宇说,“也正因此,我们把很多儿时记忆融入作品当中,比如第一次喝可口可乐,喝北冰洋汽水,家里买了第一台冰箱,这些场景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东西。”
这不是局限于老北京的生活,更是大部分60后、70后乃至80后的共同记忆:一条长长的走廊串起两侧几十个房间,做饭时锅碗瓢盆叮当响,一家炒菜满家香,东家喊话西家应……无数中国孩子就在这样的爱中长大,曾住过老公房的上海居民也忘不掉这段岁月。
1988年,北京市作为首都,开全国住房旧改之先河,率先启动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出现商品化趋势。2022年7月,上海市中心城区成片旧改全面完成,从此困扰上海多年的民生难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嘈杂拥挤的旧式里弄生活逐步成为历史,千万户人家的“安居梦”走进现实。只是,在日新月异的当下,过去的记忆依然值得在舌尖细细品味。“我想让观众们重拾童年‘一根冰棍儿’的快乐。”崔建宇笑着说。
02.
北电师生同台,在观众的
“亲吻”中成长
《向阳里8号楼》此前有个“学生版”,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老师为教学而自编自导的话剧,供学生们学习排练使用。为了让它走出校园,跨地域并登上更大舞台,老师们重装上阵,老中青三代同台,而且在台词、场景上开展了二次创作,深挖本土语言、生活、历史特色,希望引起更多观众的情感共鸣。
师生同台在北京电影学院早有传统。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恢复招生,为表纪念,师生们就共同排演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最后一幕》,在校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的“向阳系列”作品,均延续了“师生一家亲”的风格。
在校、已毕业的师生校友都回到校园,共同创作,在艺术指导、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劲松看来,几乎是必然的。表演和体育训练很像,要想把舞台技巧转化为肌肉记忆,必须历经千锤百炼,而非空谈理论。“表演教学有一个特点,即实践出真知。所有的师生都应该抽时间,真正走上舞台,在表演中将角色融入自己的生命。”
师生共演一部话剧,压力不小。这压力不仅落在学生肩上,而且也落在老师们肩上,他们在学生的凝视中演戏,自我要求更高。作为几乎带教过所有演员的老一辈教授王劲松自嘲“压力最大”,但绝不能怕,而要甩掉包袱去表演。“演员需要登台,需要观众‘捧’他。这不是说要追星似地成天吹捧,而是需要有人默默地关注着他,让他在表演中随时保持入戏状态。”王劲松说,“好演员是被观众‘嘬’出来的,就像一个个轻轻的亲吻,推动他与角色合而为一。”
也正是在同台表演中,学生们得到了更直观生动的教学。崔建宇说:“在排演过程中,老师作为一面镜子,会指出学生与角色之间的距离。每一场戏,甚至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对于人物的把握,对于事件理解的偏差,我们都会给到学生更具体的意见。看着同学们在舞台上一点一点的成长,逐渐地接近了人物,最后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站在了那里。”
03.
首演落地上海杨浦
徜徉在“戏剧的花园”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作为中国表演艺术教育专业高等院校,有着深厚的表演艺术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引领中国表演艺术教育发展方向。此番携原创大戏《向阳里8号楼》来到YOUNG剧场,更是为这座年轻的剧场增添了一份独特的“京味儿”。
“YOUNG剧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年轻人的剧场’,勇于探索、创新、尝试,因此我一直在想能否合作一部属于青年的戏,在这样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全新剧场演出,并达成长期合作。《向阳里8号楼》正是这个非常重要的开端。”策划兼主演、北京电影学院2015级毕业生吴嵩表示。
正如吴嵩所言,YOUNG剧场致力于为年轻人开辟舞台。去年9月,话剧九人《春逝》《对称性破缺》在这里连台上演,成为开幕演出季全新单元“开箱!YOUNG世代”首次亮相。该单元以杨浦区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力求打造全球高校表演艺术展演平台与实践基地,体现“创作、思考、行动、探索”的高校戏剧新美学。
以此单元发布为契机,YOUNG剧场也面向全国高校发出邀约,邀请更多的高校优秀作品和艺术人才来到此地。这离不开上海自带的浓郁“文艺范儿”。“上海,是戏剧的花园。”王劲松说,“以前来上海演戏,上海观众对戏剧难以遏制的热情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懂戏,愿意付费看戏,包容多元化的戏剧种类和风格,更能提出尖锐却有用的点评。”
上海观众、YOUNG剧场与高校彼此欢迎,彼此接纳,助推戏剧在上海的高速发展。在未来,YOUNG剧场还计划与北京电影学院进一步深化合作。双方将在教学实践、艺术创作与交流、学术研讨、产学研等多领域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文字:汤顺佳
图片:YOUNG剧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