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1甲骨文(商) 2 金文(周) 3小篆(秦) 4 隶书(汉) 5楷书 (魏晋)6行书(草书)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中文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
2、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
3、中文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
【资料图】
4、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
5、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
6、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中文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7、 从中文字跟汉语的关系看,中文字是一种语素文字。
8、从中文字本身的构造看,中文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
9、 中文字起源于图画。
10、在中文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
11、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
12、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
13、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
14、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
15、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
16、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中文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
17、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18、中文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
19、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
20、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
21、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
22、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
23、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 ①形声字。
24、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
25、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
26、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
27、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28、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现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
29、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
30、现在“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
31、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
32、由于字音的变化,现在“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
33、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
34、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 ②合体会意字。
35、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
36、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37、不过中文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
38、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
39、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
40、 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41、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
42、发展到现代中文字,出入就更大了。
43、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中文字进行统计。
44、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不到 5%。
4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约占10%。
46、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
47、如果我们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中文字的15%。
48、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中文字35%的样子。
49、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中文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
50、 传说中仓颉造字,草创了文字原始时代的陶文,是中国文字的雏形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中国真正的文字后来又有了金文(也叫钟鼎文)春秋战国时期 石鼓文秦汉时 小纂秦末,在衙役狱中开始流行隶书汉代盛行 草书魏晋南北朝时期 盛行楷书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